close






《轉載~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》

 

 天地的事事物物都是相對的。以自然景觀而言,此處有幽靜美妙的景色,彼處即存有荒蕪淒涼的景象;人生的遭遇也是無例外,有一快樂的境遇,就出現另一個不歡愉的境遇。

 

 人生的各種遭遇,其苦樂、美麗、淨穢、長短等情況,皆是相對的存在,而陰陽之消長亦以抗衡的原理互相抵消,所以在時空的轉移遷化過程中,顯現各種事物的榮枯興衰的交替循環。

 

 可見天地間的任何事物,是沒有絕對的,若能明白這個道理,順境時就不會得意忘形,逆境時也不致怨天尤人,以平常心適應當下的順逆環境,即不會有喜出望外、樂不可支的興奮;也不致有愁腸百結、憂心如焚的憂傷。

 

 這種人生的態度,由功利主義來說,也許難免有消極的傾向,但從純主觀論而看,可以說是心安理得,具有安逸自在的心境。

 

 老子所言「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」,告訴人們禍福是相因而至,也就是說,取得之中暗藏了損失的伏因,歡樂之中埋伏悲傷之潛因,生存之中隱藏死亡的致因,其反面亦復如是。

 

 能夠了解「物極必反」的道理,明白事物因果互相交替循環的法則,即使在轉變逆境中,亦能領悟出萬事萬物皆有其兩面的變化過程,所以不至於受到打擊而悲從中來。

 

 比方說,有了小孩,對一對夫婦而說,可增加不少家庭中天倫之樂,但在其背面,小孩身體的疾病、不良操守的惡行等,為了養育子女所帶來的操心憂慮之事,非尚未養育過孩子者所能想像的。

 

 不過,沒有小孩的夫婦,看起來很閒情逸緻,無需操心小孩的照顧問題,卻無法體會養嬰育兒作樂的滋味,而且年邁衰老時難免膝下空虛有孤苦之寂寞。

 

 又有事業資產的人,為了經營管理,需全力以赴來開拓業務等,總要投入很多心力。反之無事業財產的人,就無需付出這些,可是無法擁有資本家的權勢,也無法享受物質的樂趣。由此可知「苦與樂」、「富與貧」,各自所倚伏禍福的分量,是等量齊觀的。

 

 因此,菜根譚說:「有一樂境界,就有一不樂的相對待;有一好光景,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。只是尋常家飯,素位風光,才是安樂的窩巢。」指說,有一快樂的境遇,就有一個痛苦的境遇相抵消;有一個美好的時光,就會有一個不好的時光相抵除。只有平常簡單的粗食,安於本分而不求高官厚祿,怡然自得的光景,才是令人安樂的窩巢。

 

 也就是說,有形的事物是相對立而互為補償抵消,有好即有壞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,所謂樂極生悲,否極泰來,旨在說明禍福的消長過程,富貴者終有衰敗落魄的一日,窮困者終有苦盡甘來的時候;財富多者憂愁也多,而窮困的生活中卻可品嚐出無限的趣味。若能體會這個道理,樂天知命,隨遇而安,則處處皆可成為安樂窩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a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