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 

 

《是非不當。》

 

【解釋】

對於惡人做壞事,反而說他是對的;對於善人做好事,反而說他不對,這樣的認定是非,就顯得太不允當了啊!

 

【分析】

真正具有道德仁義的仁人君子,就能夠有足夠的智慧,辨別好惡,允當的認定是非;要知道是非對一個人來說,則關係到這個人的善惡;對於一個鄉鎮而言,則關係到這個鄉鎮的利害;對天下國家而言,則關係到天下國家的安危;所以怎麼能夠不謹慎小心啊!若是輕率不當,任意的認定是非,那就太危險了啊!

 

故事一:

 宋朝的尹師魯,無論是為人處世,或是教導學生,都是非分明,絲毫都不茍且。他在臨命終前,還親筆寫信給范仲淹道別;范仲淹接到信後,就立即趕到尹師魯的家中;這時候尹師魯已經沐浴更衣,端坐而世了。

 

范仲淹見到尹師魯死了,就哭得很傷心,未料尹師魯卻張開眼睛,向范仲淹說道:「我不是已經寫信給你道別了嗎?你就不用再來看我了啊!有生必有死的道理,難道你不曉得嗎?」尹師魯說完之後,就向范仲淹作揖道別去世了。

 

【再析】

 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,尹師魯的學問道德,若不是已經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,在那死生之際千鈞一髮的危險時刻,怎麼可能有如此的定力,縱然是受到了干擾,也能夠從容的應付而不亂;所以入道一定要知行並用,而且「知」尤其的重要,就是這個道理啊!

 

故事二:

 宋朝蔡京當宰相的時候,把司馬光、蘇東坡、程頤、王獻可等賢人君子共一百二十人,認定為奸黨;而且還奏請皇帝批准,把「奸黨」的名字刻在端禮門的大石碑上面;而且還命令全國各州縣比照辦理,老百姓為此感到非常的不平;沒有多久,這塊石碑就被雷打碎了,蔡京也因為事敗,被貶官流竄而死。(摘錄自太上感應篇註講證案彙編白話節本卷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a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