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轉載~想安樂死為何不自殺?他「超專業解答」讓網友跪了。》

 

因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在臉書透露自己已成為國際安樂死機構的會員,引發各界熱議。不過近日卻就有一名網友在PTT發文,納悶詢問:「想安樂死的人為什麼不直接自殺?」意外釣出一名胸腔外科醫師「超專業解答」,讓網友全跪了。

 

這名自稱是胸腔外科醫師的網友表示,因為他的工作內容就是在幫人氣切、宣告死亡等,因此想跟大家談談,在正常「生老病死」的經歷下,死亡前還有一個經過叫「失能」。

 

他表示,所謂的失能,就是「明明還活著,但是他什麼都不能做?」,例如:中風、植物人、第四級心臟衰竭、末期腎病或阻塞性肺病等都算。

 

由於現代醫療進步,「在台灣,這幾年增進了每個人好幾年的平均餘命,但是這些年的壽命,是花在遊山玩水、含飴弄孫,還是花在醫院給我們換鼻胃管?」

 

他談到,許多老人家會在生病前交代子女「別氣切」,但他們想表達的不單單只是氣切這件事情本身,而是希望子女能讓他們「有尊嚴的走」。

 

但仍有網友認為:「問題在於50%時救或不救?」對此,他則提供家屬一個和醫生溝通的密技,「你可以問他:如果插管(或是開刀、洗腎... 等重大決定),他『失能』的機會有多高?能講出這個,就能突破常見討論重大決定的窠臼:因為怕會『死』,所以不是死的其他決定就都只好接受了,接受完了又來後悔!」

 

另外,他也透露,許多家屬在救與不救的抉擇中掙扎,但其實99%的患者都是「不會醒的」,因此他也建議,若不幸碰到這個問題時,家屬應該「理性的」與醫師討論,「請他們各種可能性都要跟你說,如果發生失能,衍生出來的照護需求可能是怎麼樣?

 

不要只滿足於問到『可能會怎麼樣?』,你應該要問,失能的機率有多高,是超過一半嗎?還是大概不太會恢復了?很多時候不拚當然就很快沒有了,問題是,拚完以後是不是很高機率長期失能臥床」,才是重點。

 

(想當初,先夫第一次全身抽蓄,疾病發作住院,醫生二話不說,就準備要插管,要我和兒子暫時離開,我和兒子就遵照指示的走開了。插完管以後,先夫醒來了,一付劫後餘生的驚恐表情告訴我們:說他差點就走掉了。好似慶幸他終於又活過來了。

 

在先夫又度過了一段時間以後,有一天,病情危急,兒子打電話要我趕快過去。醫生告訴我們:先夫已經救過一次了,現在身體很虛,就算再積極治療,也撐不了多久,建議我們拔管讓他好過一些。

 

我和兒子無言,心裡也明白醫生說得沒錯。當醫生把所有管子拔掉,過沒多久,先夫就斷氣了。

 

所以,我們算是運氣不錯,有醫生幫我們思考、做決定,因為只有醫生是最清楚病人走向的。有了正確的做法,病人和家屬就不用再繼續承受身心的煎熬和折磨了。如果醫院的醫生,每一位都能將心比心的給予正確的建議,家屬又何必因不懂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呢?

 

我個人是非常排斥氣切和剛斷氣或正要斷氣例行的電擊假裝救治,難道電擊能救回一命回到健康狀態嗎?不可能的哪?既然不可能,又何必演戲呢?在此先預告給我兒知曉,絕對不要氣切、電擊,那會很難受的。如果經過評估以後,不能健康的到處趴趴走,連插管都不必了。)花

arrow
arrow

    pea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