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謗諸同學。》

 

 【解釋】

 

對於許多同學朋友,反而妄加的毀謗,破壞他們的名譽。

 

 【分析】

 

同學和朋友,感情就跟兄弟一樣的親切;況且朋友是五倫當中的一倫,怎麼可以妄加的毀謗,滿肚子存的都是戈矛呢?

 

佛陀說:「朋友之間相處,彼此都有五種的責任要盡。

 

第一、彼此若是作了惡事,應當要互相的規勸,禁止再作惡事。

 

第二、彼此若是有了疾病,應當要互相的探視照顧調養醫病。

 

第三、彼此若是知道了對方的隱私,不可以向外人說出。

 

第四、彼此應當互相的尊敬讚歎,不要斷了往來,也不可以記怨。

 

 第五、彼此若是貧富不相等,應當要扶持幫助,不可以互相的誹謗。」

 

或有人問道:「跟朋友交往之後,發覺他不善良,想要跟他絕交,又怕傷害到彼此的恩情;不跟他絕交,則又是匿怨而跟朋友交往啊!」

 

朱子回答說:「這不是匿怨而跟朋友交往,是要心中藏有怨氣,而表面上卻與朋友交往,這才是匿怨啊!

 

若是朋友不善良,情義自然是應當要跟他疏遠些,但是也要漸漸的疏遠;若是他沒有很嚴重的過失,何必一定要拒人於千里之外呢?

 

而且只要不斷的用至誠心,一定可以感化他,使他覺悟啊!這就是所謂的,親戚不要失去了做親戚的道理,而朋友也不要失去了做朋友的道理啊!」

 

明朝的王陽明先生說:「朋友之間的交往,謙沖下懷是非常重要的啊!朋友相會的時候,彼此都應該要虛心謙遜,尊敬的包容對方。大約是勸諫規戒指摘的地方少,而誠懇勸導讚歎鼓勵的地方多啊!」

 

溫節孝先生說:「交朋友要欣賞對方的長處,不要計較對方的短處。

 

遇到個性剛正強硬的朋友,要忍耐他的戾氣;遇到瀟灑飄逸的朋友,要忍耐他的罔氣;遇到樸實憨厚的朋友,要忍耐他的滯氣;遇到輕佻豁達的朋友,要忍耐他的浮氣;這樣不但能夠得到無數的好處,這也是結交朋友最好的方法啊!」

 

 故事一:

 

宋朝的張千載先生,他的號,叫一鶚,是文天祥的好朋友。文天祥做丞相,顯赫貴盛的時候,曾經多次的向朝廷推薦,敦請張千載出來做官,但是都被張千載拒絕了。

 

後來文天祥和蒙古兵作戰失敗了,被押回吉州,關了起來;張千載就偷偷的混進了監獄探視文天祥,他說:「丞相若是被送到北方,我也會跟您去北方。」

 

張千載到了北方,就住在文天祥被關的監獄附近;文天祥關在監牢裡面三年,張千載就供養了三年,使文天祥的生活都沒有感到缺乏。

 

後來文天祥被元朝下令處死,張千載就把文天祥的首級,密密的藏在一個木盒子裡面;後來查訪得知,文天祥的夫人歐陽氏在俘虜之中死了,便火化了她的屍體,撿了骨頭,放置在一個袋子裡。

 

張千載就帶著木盒和袋子往南方走;到文天祥的家鄉,交給他的後人安葬。就在張千載到達的前一天晚上,文天祥的兒子就夢到父親對他說:「我是跟隨著張伯伯一齊回來的啊!」果然就在第二天,張千載就到達了文家。

 

 【再析】

 

因此以後的人,就有了一句形容朋友生死之交的話,叫做:「生死交情,千載一鶚。」這句話的確如此,一點也不誇張啊!

 

沈仲化先生說:「辜負了死去的朋友,比辜負了在生的朋友,還要嚴重的損害了朋友的道義啊!」現在我們交朋友,自問自己能不能夠做到經歷生死而不變心呢?

 

 故事二:

 

宋朝的郭贄,賦作的非常之好,因而頗有聲名。他的同學李勉,卻是因為妒忌他的才華名氣,就毀謗他。因此李勉連續好幾次的考試,都沒有上榜。

 

後來郭贄先及第,接著又再考中了舉人,這時候李勉方才以明經充選而已。

 

榜詔下來的那天,李勉感到非常的慚愧後悔,就決定返回家鄉不再赴考了。郭贄聽到了這個消息,立刻就前往追趕,把李勉追了回來,後來李勉才考上。

 

 【結語】

 

由此可見,毀謗他人,而對方並沒有因此而受到任何的損害,只是自己變得刻薄,受到報應而已!(摘錄自太上感應篇註講證案彙編白話節本卷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a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